关于碧螺春的介绍,碧螺春茶叶文化介绍


关于碧螺春的介绍,碧螺春茶叶文化介绍

文章插图
关于碧螺春的介绍碧螺春的泡法根据不同的茶质,有不同的泡法:
一、外形紧结重实的茶
1、烫杯之后,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,然后取茶投入,不加盖 。
2、一段时间之后 , 茶汤凉至适口,即可品茶 。此乃一泡 。茶叶评审中 , 以 5 分钟为标准 , 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 45——55℃ 若高于 60℃ 则烫嘴也烫鼻;低于 40℃ 香气较低沉,味较涩 。这个时间不易掌握 。如用玻璃杯,一般用手握杯子,感觉温度适合即饮;如用盖碗,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 。
3、第一泡的茶汤,尚余三分之一,则可续水 。此乃二泡 。如若茶叶瘦弱的茶,二泡茶汤正浓,饮后舌本回甘, 齿颊生香,余味无量 。饮至三泡,则一般茶味已淡 。
二、条索松展的茶
1、烫杯后,取茶入杯 。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。
2、冲入适温的水,至杯容量三分之一(也可少一些,但需覆盖茶叶) 。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,无需使用水的冲力,反而易烫伤嫩叶 。采取的办法是如用玻璃杯,则沿杯边注水,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,将水注入盖子 , 使其沿杯边而下 。然后悄悄摇晃茶杯,使茶叶充分浸润 。
3、稍停约两分钟,待干茶吸水伸展,再冲水至满 。冲水方法如前 。此时 茶叶或徘徊飘舞,或游移于沉浮之间,别具茶趣 。
碧螺春茶叶介绍中国著名绿茶之一 。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 。相传 , 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峰,石壁长出几株野茶 。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,以作自饮 。有一年,茶树长得特别茂盛,人们争相采摘,竹筐装不下 , 只好放在怀中,茶受到怀中热气熏蒸,奇异香气忽发,采茶人惊呼:“吓煞人香” , 此茶由此得名 。有一次,清朝康熙皇帝游览太湖 , 巡抚宋公进“吓煞人香”茶 , 康熙品尝后觉香味俱佳,但觉名称不雅,遂题名“碧螺春” 。
太湖辽阔,碧水荡漾,烟波浩渺 。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滨 , 东山是犹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,西山是相隔几公里、屹立湖中的岛屿,西山气候温和,冬暖夏凉,空气清新 , 云雾弥漫,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,加之采摘精细,做工考究,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 。碧螺春茶条索纤细 , 卷曲成螺,满披茸毛 , 色泽碧绿 。冲泡后,味鲜生津,清香芬芳,汤绿水澈,叶底细匀嫩 。尤其是高级碧螺春 , 可以先冲水后放茶,茶叶依然徐徐下沉 , 展叶放香,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,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 。因此,民间有这样的说法:碧螺春是“铜丝条,螺旋形,浑身毛,一嫩(指芽叶)三鲜(指色、香、味)自古少” 。
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,至谷雨结束 , 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,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,去除鱼叶、老叶和过长的茎梗 。一般是清晨采摘,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 , 下午至晚上炒茶 。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,其工艺过程是:杀青——炒揉——搓团焙干 。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 。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,关键在提毫,即搓团焙干工序 。
碧螺春一般分为7个等级,大体上芽叶随1-7级逐渐增大,茸毛逐渐减少。碧螺春的茶叶非常娇嫩 , 采摘必须及时和细致 。从采、拣到制,三道工序都必须非常精细 。只有细嫩的芽叶,巧夺天工的高超手艺 , 才能形成碧螺春的色、香、味形俱全的独特风格 。
细啜慢品碧螺春的花香果味,头酌色淡、幽香、鲜雅;二酌翠绿、芬芳、味醇;三酌碧清、香郁、回甘,使人心旷神怡 , 仿佛置身于洞庭东西山的茶园果圃之中,领略那“入山无处不飞翠,碧螺春香百里醉”的意境,真是其贵如珍,不可多得 。
洞庭碧螺春茶风格独具,驰名中外 , 常用之招待外宾或作高级礼品 , 它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,还外销至日本、美国、德国、新加坡等国 。
苏州特产碧螺春介绍洞庭碧螺春茶 , 是苏州著名特产,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。据记载,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,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 。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“碧螺春” 。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,四季花朵不断,茶树与果树间种 , 所以碧螺春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。碧螺春茶制作要求很高,早春时期 , 茶芽初发,芽尖部分 , 即“一旗一枪”不超过2厘米时采摘下来,经过杀青、烘炒、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艺加工而成 。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 。据美国临床研究中心克劳克博士作降温解渴试验表明,中国茶水比啤酒可乐等更能消暑止渴 。并且,茶叶含有的鞣酸,能杀灭多种病菌 。近代医学发现,茶叶具有抗癌功能 。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茶素(咖啡碱)和咖啡因 , 具有提神益智的作用,能兴奋心脏,扩张冠状动脉 , 因此对心血管有积极防治作用 。这种茶素,在新鲜的嫩茶中最为丰富 。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 。0.5公斤(500g)碧螺春约有6万个“一旗一枪”,故人们又称碧螺春为“功夫茶”、“新血茶” 。碧螺春茶的特点是:条索均匀、造型优美、卷曲似螺、茸毛遍体、色如凝脂、香气馥郁、回味甘洌 。向来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,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有着极高的声誉 。( 苏州)
碧螺春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。
关于碧螺春的资料据记载,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 , 有千余历史 。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“碧螺春” 。碧螺春条索紧结,蜷曲似螺 , 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 。“碧螺飞翠太湖美 , 新雨吟香云水闲。”喝一杯碧螺春,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。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,民间最早叫“洞庭茶”,又叫“吓煞人香” 。
洞庭东山是一个宛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,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 。
碧螺飞翠太湖美 新雨吟香云水闲
碧螺春属于绿茶类,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(今苏州吴中区),所以又称“洞庭碧螺春” 。洞庭碧螺春茶是产于洞庭东、西山的碧螺春茶,芽多、嫩香、汤清、味醇,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。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,民间最早叫“洞庭茶”,又叫“吓煞人香” 。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,顺手摘了几片茶叶 , 泡茶后奇香扑鼻,脱口而道“香得吓煞人” , 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“吓煞人香” 。到了清代康熙年间,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、卷曲如螺的名茶,倍加赞赏,但觉得“吓煞人香”其名不雅,于是题名“碧螺春” 。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 , 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,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 , 卷曲如螺 , 春季采制,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,因而命名为碧螺春 。此茶有悠久历史,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。
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、果间作区 。茶树和桃、李、杏、梅、柿、桔、白果、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,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,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,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,蔽覆霜雪,掩映秋阳 。茶树、果树枝桠相连,根脉相通,茶吸果香,花窨茶味,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。正如明代《茶解》中所说:“茶园不宜杂以恶木,唯桂、梅、辛夷、玉兰、玫瑰、苍松、翠竹之类与之间植 , 亦足以蔽覆霜雪,掩映秋阳 。” 茶树、果树相间种植,令 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,品质优异 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,条索纤细,嫩绿隐翠,清香幽雅,鲜爽生津,汤色碧绿清澈,叶底柔匀 , 饮后回甘 。
碧螺春茶条索紧结 , 卷曲如螺,白毫毕露,银绿隐翠,叶芽幼嫩,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,上下翻飞,茶水银澄碧绿,清香袭人,口味凉甜,鲜爽生津,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。但凡品饮过碧螺春的人,都不由会被它嫩绿隐翠、叶底柔匀、清香幽雅、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所倾倒 。碧螺春 , 名若其茶,色泽碧绿,形似螺旋 , 产于早春 。
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,以形美、色艳、香浓、味醇“四绝”闻名于中外 。碧螺春始于何时,名称由来,说法颇多 。据清代《野史大观》(卷一)载:“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,产野茶数株,土人称曰:‘吓煞人香’ 。康熙己卯……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……,以其名不雅驯,题之曰碧螺春 。
碧螺春自地方有司 , 岁必采办进奉矣 。”又据相传,明朝期间,宰相王?。嵌笊铰较锶?,“碧螺春”名称系他所题 。又据《随见录》载“洞庭山有茶 , 微似岕而细,味甚甘香,俗称‘吓煞人’,产碧螺峰者尤佳 , 名‘ 碧螺春’” 。若以此为实,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,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。也有人认为: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,色泽碧绿,采于早春而得名 。据《苏州府志》载:“洞庭东山碧螺石壁,产野茶几株,每岁土人持筐采归,未见其异 。康熙某年,按候采者,如故,而叶较多,因置怀中,茶得体温,异香突发 。采茶者争呼:吓煞人香!茶遂以此得名 。”
又据清代王应奎《柳南随笔》记载:清圣祖康熙皇帝 , 于康熙三十八年 (1699)春,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 。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“吓煞人香”进贡 , 帝以其名不雅驯,题之日“碧螺春” 。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 。后人评曰,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,卷曲似螺 , 春时采制,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,钦赐其美名 。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,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。
关于碧螺春的诗句诗歌一:哦,碧螺春
那天是你的节日
晨雨后的江滩
风筝在蓝天上摇曳
你走向了江滩
带着柳色的情结
一把椅子松软了沙砾
释放着一身的疲惫
瞌上双眸,五叶柳顺着眼线排列
等待出镜
这时,端起一杯清茶
把所有的休闲放入茶水
好香,碧螺春
江的对岸绿动着小雨刺不破的风景
斜斜地融入了杯中
碧螺春,女人节的温馨
一杯茶,打发了休闲
一杯茶,淡了明天的日子
午后的碧螺春
女人要用一周的时光去回味
诗歌二:碧螺春
如初相见洞庭碧螺的敷衍 , 
清泉一壶你说有山鸟鸣涧 。
海底春染一期一会玻璃杯的简单,
氤氲中牛饮而尽的我 , 
禅诗未解沉浮错对你浅笑的幽怨 。
二探兰芷论香浓清淡,
看君轻啜慢品细呷温香语暖 。
余韵缈缈空谷幽兰花开半 。
惺惺处空杯以对 , 
何必恪守这茶道纷繁 。
伊人读罢青玉案 , 
闻香品茗,
却只留下那七分浮生三分情缘 。
邀月品茗黄菊南山携君隐 。
种茶一片香得吓煞人,
人影憧憧江南谷雨的早晨 。
佳人抢茶云边探竹凭青云,
冰心半生素志辛苦只为碧螺春 。
酒醒后总有香茗入唇,
口齿噙香水色浅幽悠杏眼抚瑶琴 。
信你至清、至醇润莲心,
师法自然饮涤烦尘,
似我怡养太和一杯盛尽离恨 。
诗歌三:碧螺春
方圆始有容,立世了为根 。
可怜沉与?。?梦惜碧螺春 。
诗歌四:泡一壶碧螺春,听箫
用一场雪覆盖的梅花,更红
似乎有无尽的心思
正在轻轻地对雪倾诉
冷,在天地间弥漫
暖,相依相偎 , 在颤动的枝头
用一阵风 , 飘飞我的思绪吧
任雪后的柔情,纷纷而下
喜欢,这曼妙的感觉
循着雪地里的脚印,我总能
找到,最近的梅花
内心的星光,一闪一闪
即使落泪了,那泪
也满溢着,幸福的味道
长长的距离,阻隔不了
一颗心的广大
冬天的云彩,它的理想
就是变成一朵一朵
轻盈的雪花
安静地落下来
请穿上你的冬靴 , 来这
无垠的雪地,踩出
那咯吱咯吱的声音
童话的小木屋旁
雪人已经堆起
所有的树木都排好队
将自己的玉树琼花
一一呈现
请坐在那棵梅树下
泡一壶,上等的碧螺春
闭上眼 , 听箫
诗歌五:七律·与茶·碧螺春
太湖云雾洞庭山,翠叶凝香碧水间 。
卷曲成螺银羽细,绽开飞絮白毫鲜 。
清纯秀色芬芳味,淡雅甘醇幽静禅 。
或许青瓷堪沐?。?冰心春染玉壶烟 。
诗歌六:碧螺春
碧螺春 , 
江南魂,
袅袅绿波透重门 。
中间画眉莲花语,
含烟沁露梦中身,
香雪见回文
碧螺春,
燕子魂 , 
难忘泪眼笑殷勤,
散花不觉云霄远,
息羽曼珠又红尘 。
难忘水畔真 。
如何辨别洞庭碧螺春的真假现在市场上碧螺春鱼龙混杂 , 要喝就喝正宗的好茶,洞庭碧螺春鉴别起来有窍门,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一、要喝就喝正宗好茶,真假碧螺春鉴别:
1、碧螺春属于绿茶,但并不代表茶叶颜色越绿品质越好 。从外观色泽来看,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,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,发绿、发青、发暗 。
2、碧螺春顾名思义其外形条索纤细,卷曲成螺,茸毛披覆,银绿隐翠,清香文雅 , 浓郁甘醇 , 鲜爽生津,回味绵长 。
3、从茶汤色泽来看,碧螺春经开水冲泡后,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、鲜艳 , 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,像陈茶的颜色一样 。
4、碧螺春茶浑身有白色的茸毛,颜色银绿青翠 。茶叶有白毫像是霉后长的一种白毛,白毫是碧螺春茶细嫩的体现,碧螺春幼嫩的芽尖背面长有白色茸毛,加工成茶后,其特征尤其显著 。如果是着色的碧螺春,它的绒毛多是绿色的,是被染绿了的效果 。
5、碧螺春银芽显露 , 一芽一叶,茶叶总长度为1.5厘米,每500克有5 。8万-7万个芽头,芽为白豪卷曲形,叶为卷曲清绿色,叶底幼嫩,均匀明亮 。假的为一芽二叶,芽叶长度不齐,呈黄色 。
6、碧螺春泡成茶后 , 茶叶片片伸展开来沉落在杯底,色绿明亮 , 有花果香味 , 味道清香浓郁,饮后有回甜的感觉 。
7、在茶叶的外包装上一定要有国家实行的食品市场安全准入制度的QS标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标志 。
碧螺春采制工艺精细 , 采摘芽叶的初展芽叶为原料,采回后经拣剔去杂,再经杀青、揉捻、搓团、炒干而制成 , 炒制要点“手不离茶,茶不离锅,炒中带揉,连续操作 , 茸毛不落,卷曲成螺” 。
【关于碧螺春的介绍,碧螺春茶叶文化介绍】品尝碧螺春茶,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叶 , 先用少许热水浸润茶叶,待芽叶稍展开后,续加热水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