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章插图
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,是古人和今人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态度,是值得引起我们当代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。
这句话是孔子说的,出自《论语.宪问第十四》:“子曰: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 。”
这句话里的古人,不是我们平常讲的古人,而是指孔子那个时代的古人,包括上古时代,以及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古圣先贤 。这句话里的今人,当然也不是指我们现代人,而是指孔子那个时代的人,也就是春秋时期的人 。虽然孔子指的不是我们现代人,但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人来讲,依然有效,依然如此 。
孔子说“古之学者为己”,古代的那些圣贤,那些学者,他们学习圣贤之道,是为了“为己” 。这里的“为”是修为的为,是一个动词,意思是“履而行之”,不但要学习,还要去实践,要把学问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,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 。学习就是一场修行,修正自身的毛病和缺点,通过学习圣贤之道,反省自身,然后积极改过自新,这叫“为己” 。
但现在人跟古人的学习态度截然相反了——“今之学者为人” 。现在人学习,不是为了修为自己,不是为了反省自己,改正自己,希望自己成圣成贤,而是把学到的东西到处向人讲说,向人炫耀,以显示自己的高明 。但自己呢,却空有其言,根本做不到,不能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,说到而不能做到,所学的的也仅仅是皮毛而已,因此并不能得到实际的受用 。
其实不仅仅孔子那个时代的人这样,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,我们大多数人,依然是这样的学习态度 。我们学习的目的,不是为了提升自己、改造自己,而是为了别人 。为了谁?为了父母,为了老师,为了考试,为了找好工作,为了挣更多的钱,还有一种,那就是和孔子说的一样,是为了去向别人宣说,向别人炫耀 。比如很多家长就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,会这个会那个,又聪明又能干,她让孩子学那些东西,就是作为孩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,这个学习态度是有问题的 。
不说别人,就说我自己吧 。其实一直人到中年,四十不惑的时候,才真正懂了学习的意义,才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,是为了改正自身的错误,不是为了别人 。可从小到到,从上学到社会,一直都是为别人而学习,小时候上学,是为了考试,为了上个好学校,找个不用回家种地的稳定工作 。进入社会后学习,就纯属为了开阔一下眼界,增长一点知识,以便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有些谈资 。并且经常拿自己学到的东西去评判别人,去教训别人,根本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毛病 。
直到最近几年,才真正明白了“古之学者为己”的意义 。老子说过“胜人者有力,胜己者强”,只有战胜自己的人,才是真正的强者,学习就是为了战胜自己,提升自己,而不是为了战胜别人,更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。
【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”,这句话究竟有什么含义?】 古之学者为己,以补不足也文言文翻译:古人求学的为了充实自己,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。该句出自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 。《颜氏家训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,体系宏大的家训,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。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,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,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,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,并对儒学、文学、佛学、历史、文字、民俗、社会、伦理等方面提出可自己独到的见解 。
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原文节选古之学者为己,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,但能说之也 。古之学者为人,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,修身以求进也 。夫学者犹种树也,春玩其华,秋登其实讲论文章,春华也,修身利行,秋实也 。
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翻译古人求学的为了充实自己,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别人,只求能向他人炫耀 。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,实践真理,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,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,为了谋取官禄爵位 。学习就像种树,春天可以观赏花朵,秋天可以收获果实讲演谈论文章,如同观赏香花,修身利行,如同收获秋天的果实 。
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注释1、学者:求学的人 。学:求学 。
2、以:用来 。
3、但:只是 。
4、说之:向他人炫耀夸说(shuō)自己的才学 。
5、行道:实行主张 。
6、利世:造福社会 。利:有利于 。世:世间,此指社会 。
7、修身:陶冶身心,涵养德性 。
推荐阅读
- 类似“碧绿”的词语有哪些?
- 拿东西,搬东西 为什么我们泛指一件物品叫"东西"。而不叫“南北”?
- 榕可以组什么四字词语 峻可以组什么四字词语
- “浮生不若梦,孤影照惊鸿”是什么意思
- “时光静好”是什么意思?
- “贫嘴”是什么意思
- 在生活中,哪个星座最容易患上“选择综合症”?
- “卵”是什么意思?
- “梦中的梦中梦中人的梦中”是什么歌的歌词?
- 来日方长下一句怎么接 细水长流上一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