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山彝族婚俗中聘金的变迁 娶彝族姑娘要多少钱( 二 )


凉山彝族传统认为,为儿娶媳是父母最大的责任 。因此,婚姻聘金由父母来承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为了筹备结婚的资金,不得不提前透支家庭生产资料,即使没有经济能力,哪怕借贷也得完成 。目前,高额的聘金使得养儿防老成为养儿愁婚,给男方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,影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,加大了改善生存状态的难度 。
2.高额的聘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婚姻自由权利的实现 。
通过聘金的差异来显示自己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 。如:女子学历与聘金成正比,即学历越高聘金也越高,他们认为,自己在女子的培养中付出了许多,从中也花费了许多钱,加之女子工作之后的收入也很高,若男方支付不起,双方就会被拆散 。而与其他民族通婚的,女方家往往就会通过有意抬高聘金来为难对方 。
而少部分女子认为聘金越高越光彩,越体面,把自己视为商品,并依附于男性 。实际上,给日后的婚姻生活带来种种束缚,妇女容易在家庭里落于从属地位 。有的想离婚妇女往往因为拿不出翻倍的巨额聘金而放弃离婚念头 。因此,以聘金高低衡量自己的价值,不利于维护男女平等,有损妇女的尊严和人格 。
对策与建议1.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,倡导婚恋观念的更新 。加大《婚姻法》《妇女权益保障法》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贯彻执行力度,不断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,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制止买卖婚姻这样的陈规陋习,崇尚婚姻自由 。对聘金问题进行合理引导,引导妇女将目光放在缔结幸福婚姻本身上面,削弱或淡化等级和家支观念对婚姻选择的影响,提高女性在婚姻家庭里的地位 。还应提倡与其他民族通婚,逐渐转变传统的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等旧习俗,实现彝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种族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。

2.以乡规民约的形式形成新的社会规范,同时充分发挥家支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。基于家支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,可通过家支订立相关规章制度(乡规民约),如禁止买卖婚姻,逐渐淡化聘金在婚姻中的作用,如退婚、离婚,一律只退原数,不能以翻倍而多加分文等 。
3.妥善处理聘金问题 。对于当地诉请返还聘金的案件,法院应当在坚持婚姻法基本原则前提下,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。如果当事人对返还聘金有协议的,应当按照协议办理 。没有协议并发生争议的,应当根据聘金的使用情况、双方结婚时间长短,按照法律规定和彝族习惯,主持调解 。
按照聘金的给付、接受通常都发生在双方父母和家庭之间,给付的也是家庭共同财产 。为便于纠纷的解决,对这类诉讼,可以视情况增列双方父母为诉讼主体,以便矛盾的解决和裁决的顺利执行 。如对女方未将聘金置办成嫁妆或未用于购置婚后共同生活用品的,应做女方的工作,令其退还聘金;对婚后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活的时间较短,以及因送聘金导致男方生活困难的,应劝说女方退还聘金;对于聘金已转化为嫁妆,且二者价值大致相当的,应做男方工作,对其返还聘金的请求不予支持;对于因送聘金而产生的债务,经女方同意的,可以按夫妻共同债务对待,由双方分摊;若女方不同意,则应将该债务确定为男方的单方债务,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适当对男方多分 。
结语【凉山彝族婚俗中聘金的变迁 娶彝族姑娘要多少钱】从社会结构来看,凉山彝族传统婚姻中的聘金本是一种加强人际关系的媒介,也对日后男女双方的夫妻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机制 。但聘金在一定的环境中也有可能被异化,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,全然不顾女性人格、尊严、权利的不正常的婚姻文化现象,是社会向前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包袱 。面对传统的但有悖社会发展进步的习俗,我们应该“移风易俗” 。

推荐阅读